我首次接觸到長照,是因為我母親三年前急性腎臟炎住院,出院後全身没有什麼力氣活動。
雖然她住院前身體還算硬朗,除了高血壓外,没有其他慢性病。
但我在醫院當社工的妹妹,很擔心她一直臥床,會臥出病來。
所以就幫她申請長照服務,每個星期一、三、五下午,會有居服員陪她外出散步一小時。
就這樣,我母親漸漸的恢復了體力,之後,她又能自己一個人,走路去菜巿場買菜。
有鑑於這次很好的經驗,在阿北發病一年後,我也毅然決定辭退外籍看護,改為自己照顧,再搭配長照的居家服務。
其實長照服務的對象,不僅只是身心障礙者,最主要是針對像我母親或我公公這種濒臨失能又尚未完全失能的長輩,進行「預防延緩失能」或「照顧」一對一的服務,讓他們不要踏上臥床這條路!
雖然政府一直在宣傳長照2.0,也視為政績,但我發現大家對長照還是一知半解,不知該如何使用,而網路上相關的文章也非常少,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分享,這兩年來,我們家如何使用長照,來減輕照顧和經濟的雙重壓力。
雖然自己顧很累,但看到阿北比外籍看護在時的停滯不前,到現在一直都有在進步,就令人感到很欣慰!
【一趟你我都可能經歷的繁複疲憊歷程】
當家中有人倒下,無論病因是什麼,誰來照顧病人,就是全家人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
一般來說,通常照顧的方式有四種:
一、自己顧。
二、請看護。
三、送機構。
四、長照2.0
雖然有四種選擇,但第一時間,大部份家庭都是想到聘僱外籍看護,那是因為在台灣請外籍看護成本相對低廉。
但從今年110/1/15起,印尼政府丟出一個震撼彈,片面要求台灣雇主,負擔印尼看護來回機票等十二項安置費用(這個之前是移工自行負擔),大約增加七萬台幣的支出,對經濟不是很寬裕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
像這個時候,如果病人還沒有失能到一定要請全天看護,或者送機構時,甚至在等待外籍看護報到的空窗期,自己顧之外,可以善用長照的協助式服務,來減輕自己的照顧壓力!
【要有身心障礙卡才能申請長照嗎?】
大部份的家庭在有照顧需求時,第一時間通常不會想到使用長照服務,很大的原因,是以為要得到長照的服務,必須要有殘障或失智手冊。
在這裡順便更正一下大家的觀念,基本上只要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並符合下面的年齡規定,就可以提出申請。
【那些人可以申請長照?】
1、65歲以上獨居老人、衰弱老人、失能老人:提不起勁、體重減輕、下肢活動緩慢無力的老人。(以上皆無需身心障礙證明)
2、失能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如行動不便、需要協助吃飯、上廁所、洗澡、平地走動、穿脫衣褲等65歲以上老人或55歲以上的原住民。
4、50歲以上失智症者:表達能力降低、記憶力下降、睡眠障礙、產生幻覺等疑似失智症狀,或確診為失智症,領有失智手冊者。
【長照提供那些服務?】
長照提供的服務共分為四大類:
「照顧及專業服務」
「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
「交通接送服務」
「喘息服務」
到目前為止,這四大類,阿北都有在使用。
不過今天這篇文章主要是分享「照顧及專業服務」中的居家服務,也就是一般大家常聽到的居服員,其他的三大類,之後會另有專篇分享~
在上圖衛福部的文宣中,所謂的「給付」並不是真的撥款給使用者,而是比較像是「額度」的概念。
每一項服務都有計費金額,政府會負擔大部份的費用。
以我公公為例,下圖是長照的計費表,他的等級是二級,現在每月使用「陪同外出」服務,一周四小時,每月16小時X每小時390元X16%=自付998元。
講到這裡,我順便要抱怨一下,衛福部的文宣為什麼要用「給付」一詞,讓我公公誤以為使用長照服務,每個月還有額外的補助款可以領,害我們花了很大的力氣向他解釋,他才搞懂,否則他一直以為我們領了他的補助款呢!

【如何向長照單位提出申請?】
提出申請方式有三種說明如下:
二、各醫院的「出院準備服務單位」:長照僅限於居家服務,不提供到院服務,所以出院前就可以向護理站提出申請,「出院準備個管師」會先到病房進行評估,以縮短病人出院後銜接長照服務的時間。
三、親自洽當地照顧管理中心:衛福部是中央主管機關,在各縣巿衛生局下,各區設有長照管理單位,像我們的居住地在新店,就要向新店分站提出申請。下圖以新北巿為例,提供新北巿各區連絡電話。
【長照等級如何評估?申請需要多久時間?】
長照單位在接到申請案後,依規定十二天內會有「照專」與家屬連絡進行家訪及評估病人的等級。
不過,這個等級並不是依「身心障礙卡」或「巴氏量表」來劃分,而是長照自行設計的評估表,共分為八級,要2-8級者才可使用長照服務,每級可以使用的額度都不一樣。
⬇︎
等級確定後,就會分派給執行單位,像阿北的執行單位,是新店耕莘醫院的長照部,之後長照部的「個管師」也會到家中訪視,並針對服務項目與家屬討論溝通後定案。
⬇︎
接下來就是等待居服員報到,開始政府的長照服務。
⬇︎
依我的經驗,從提出申請,到居服員報到,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含例假日)。
【如何善用長照的服務】
長照的居家服務和一般的看護全包不同,服務有分項目(見下表),服務時間是定期定時。
因為長照的預算有限,每個使用者的額度並不多,所以在選擇適合的服務項目前,家屬必須在「照顧」還是「預防延緩失能」間取得共識,才能善用長照資源!
以我公公為例,他因為重聽不愛接觸人群以及不愛外出活動,又因為這兩年,家裡的照顧重心都在阿北身上,等到他一個月內連摔兩次跤後,才驚覺他老人家腦力和腳力退化的嚴重。
我趕緊幫他申請了長照服務,個管師知道我們家的狀況,不能再多一個人倒下來,所以規劃以「預防延緩失能」為主的「陪同外出」服務,等級為二級,每個月的額度是16小時。
至於阿北的等級有六級,額度較高,因為他才五十多歲,我的目標是希望他能恢復到以前六、七成的能力。
所以阿北除了居家服務的「陪同外出」「陪同就醫」外,還使用了專業服務,就是有專業的復能老師會到家裡來,指導他生活自理的訓練。
獨居的長輩,則可以使用餐食照顧、家務協助或協助沐浴及洗頭等居家服務,來照顧長輩的生活起居。
另外像洗腎的患者,因為每次洗腎的時間很長或很早,可以安排居服員陪同送去或接回,家屬就不用特別請假全程陪伴。
以上是我個人的經驗及朋友的經驗分享,提供給大家參考~
在這裡,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件居服員跟我說的事,因為她們服務的案家很多,根據她們的經驗,如果長輩連續臥床一個星期,之後就會越來越没有力氣,一直要臥床了,所以千萬不要小看下床動一動這件事!
【我如何讓長輩接受長照服務經驗分享】
有時晚輩一番好意申請了長照,卻可能會面臨一種狀況,就是長輩自己覺得不需要別人來照顧,或者很排斥陌生人來到家中,結果居服員都已經來到家中,長輩卻不願意出去的情形。
像我母親就是一個例子,「照專」來做家訪時,她就表示不願意,也不想我妹花這個錢,很排斥這項服務。
後來我妹妹想到了一個說辭,因為母親生性很節儉,她就說已經簽合約了,不跟居服員出去,就要付全額費用,她才心不甘情不願的配合。
不過也因為妹妹的堅持,之後我母親才又能自己去菜巿場,到處趴趴走。
有鑑於我母親的經驗,所以在幫我公公申請長照服務時,也擔心會有這種情形發生。
於是阿北就想到我公公是軍人出身,習慣遵守命令,就告訴他,這是政府看他不愛動,所以派人帶他出去散步,結果他也只好很勉強的配合到現在。
最近反倒變成期待居服員的到來,因為有人陪他出去散步、講講話、購物、郵局辦事,讓他能重新回到社會的生活。
大腦退化造成他的生活不便,挫折感降低,最近心情也開朗許多,腳力也漸漸的恢復了。
【接受服務者和居服員個性不合怎麼辦?】
居服員基本上都是台灣籍,與外籍看護相比,最大的優點是溝通不是問題,並且持有合格的照護證照,而且接受政府長照單位的管理。
如果被照顧者和居服員真的磁場不合,無法相處,是可以要求更換的,不須多付任何費用,也不用像更換外籍看護,還要再付一次仲介費。
不過,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在居服員報到前,我會跟阿北和我公公說明服務的內容、時間及注意事項。
報到的當天,我都會請假在家,與居服員說明他們的情形和相處的方式。
但是,我在這裡還是要呼籲案家,不要有付錢就是大爺的心態,現在是居服員的巿場,彼此互相尊重,互相體諒。而且居服員都是做我們不想、或不願意做的事,其實反而要感謝她們的付出!
在我自己接手照顧阿北的這兩年中,最大的感受是,長期照顧病人真的很不容易,照顧者的身心耗損相當的大,非當事人很難體會!
而復健又是一條漫漫長路,在照顧病人之前,要先把自己照顧好,否則先倒下的可能是自己!
這種時候,除了居家服務外,我推薦長照的「喘息服務」,讓自己能適當的休息或到戶外走走。
從今年110年1月1日起,喘息服務從原先的3、6、9三種時程可以選擇外,另外增加了2、4、6、8四種時程,總共七種時程可以選擇。
失智的病人家屬則可以使用「安全看視」讓照顧者能外出辦事或喘息的機會。
從開始使用長照服務兩年多的日子裡,阿北能有今天的進步,我非常感恩復能老師和居服員的用心陪伴和指導。
雖然有些案家抱怨長照給的時數很少,但正因為時數給的少,又没有外籍看護可以使喚,讓阿北認清這個事實,只能勤快的復健不要拖累家人,這也是使用長照的另一種收穫!
在這裡,先跟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牛轉乾坤行大運~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認識長照,在新的一年裡,多知道一個管道,來減輕妳照顧的壓力!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給予支持按讚或幫忙分享給有需要的家庭~~
請參考[衛福部-我想申請長照]